发布时间:2025-10-15 17:01:56    次浏览
说起迪士尼,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肯定都很熟悉了。特别是近年来,迪士尼连续发威,带来了《冰雪奇缘》和《疯狂动物城》这样叫好又叫座的优秀动画,不过你要知道,迪士尼能够打破各种旧日的“套路”达到这个水准,靠得可是另一家公司的帮助,它就是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熟悉动漫的朋友当然会知道这家业内大名鼎鼎的动画工作室啦,不过没听说过的也不要急,我们来介绍几部皮克斯的作品:《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头脑特工队》……你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来啦?今天,路读君就带大家来探究这家大名鼎鼎的动画公司崛起的秘诀和它与迪士尼之间相爱相杀的历史渊源。乔布斯创造的“魔法苹果”如果你听过我们路上读书的节目《乔布斯传》,你就会发现,皮克斯原来的老板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苹果之父”史蒂夫·乔布斯! 在乔布斯辞世后,皮克斯的官方网站上曾经刊出了公司的首席创意官约翰·拉塞特和总裁埃德温·卡特姆对乔布斯的致意——“史蒂夫·乔布斯是我们一位亲爱的、富有远见的朋友,他是皮克斯大家庭的一盏明灯。他先于我们其余人预见到了皮克斯的潜力,那是我们未曾想像到的。史蒂夫给了我们机会,并且相信了我们那个疯狂的梦——制作电脑动画影片;他经常说,‘要把它做好’。他是皮克斯成功的原因。他的精神力量、品行,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让我们每个人变得更好。他永远是皮克斯DNA的一部分。”这是不是让你觉得很吃惊呢?这段渊源又是从何时开启的呢?1975年,大导演乔治·卢卡斯在加州创立了工业光魔公司来负责其执导的《星球大战》中的特效场面。1979年,在《星球大战》大获成功后,乔治·卢卡斯电影公司(Lucas Film)专门成立了电脑绘图部。卢卡斯招兵买马,雇请一批技术人员来设计电影的电脑编辑和特效系统,这批人的头儿就是现在“皮克斯”的缔造者之一埃德温·卡特姆。 卢卡斯与皮克斯动画经典人物玩偶合影“皮克斯”当时已经作为电脑图形部门存在于卢卡斯影业内部了。但1980年代中期,乔治·卢卡斯为离婚支付了大笔分手费,而卢卡斯影业在《星球大战》系列后的作品又并不如人意,卢卡斯的公司面临严重的现金流问题,公司内的多个部门面临合并或剥离,电脑图形部门就是削减计划的一部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卡特姆被告知他可以自己去为“皮克斯”找下家。当时,西门子和贺卡公司赫曼都对“皮克斯”很感兴趣。前者希望将“皮克斯”的图像技术应用在医疗领域,后者则是寄希望用“皮克斯”的技术来提升自己的贺卡制作质量。这时,皮克斯的另外一位创始人埃尔维·史密斯得知刚刚离开苹果公司的乔布斯对“皮克斯”也有兴趣。 心急如焚寻找买家的卡特姆和史密斯很快就来到乔布斯位于伍德塞德的豪宅。然而,一整个下午,他们听到的全是乔布斯对时任苹果公司CEO的约翰·斯库利的炮轰,以及他对未来电脑的设想。直到临走前,乔布斯才向他们提出买下“皮克斯”的想法。但乔布斯认为卢卡斯影业一千五百万美元的开价太高了,他只愿意付五百万美元。卢卡斯当然不会同意。 乔布斯与皮克斯两位创始人经过这次会面,卡特姆和史密斯也发现这并不是与乔布斯合作的最佳时机。卡特姆认为乔布斯对苹果公司还充满怨气,太情绪化了。他说,“我们可不想做你离婚后的第一个女人。”于是,他们又开始寻求其它买家,并几乎与通用汽车达成一致。但种种意外还是让“皮克斯”与这笔合约失之交臂。卢卡斯影业无法继续维持“皮克斯”的运营,决定如果在1985年底还没有找到买家就撤销这个部门。但乔布斯对“皮克斯”的兴趣并没有减弱,他始终在关注购买的机会。在圣诞节前,乔布斯打电话给时任卢卡斯影业总裁的道格·诺比,询问购买“皮克斯”的可能性。对于诺比来说,乔布斯的报价尽管比自己的心理价为少了三分之二,但总强过撤销部门的结局。而对于卡特姆和史密斯,除了接受乔布斯这个并非最理想的老板之外,似乎也没有别的选择。1986年1月30日,乔布斯用五百万美元从卢卡斯影业手中买下“皮克斯”,并成立了新的皮克斯公司(Pixar, Inc.)。此外,乔布斯还出资五百万美元作为新公司的资本金。皮克斯就这样重新活了过来,埃德温·卡特姆被任命为皮克斯共同创办人和技术主管。现在皮克斯工作室的标志是一个跳动的小台灯,它出现在每一部它们参与制作的电影片头前,这是因为1986年,皮克斯动画工作室成为独立电影制片厂之后出品的第一部电影就叫《小台灯》。该片是一部计算机动画短片,片长共计2.5分钟。随后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提名。它也是第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脑特效影片。所以后来这个小台灯就成了皮克斯的吉祥物和标志。与迪士尼相爱相杀数十年很多人都会注意到,很多皮克斯工作室创作的影片都是迪士尼发行的。迪斯尼和皮克斯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他们谁都需要对方,可是总是一直在明争暗斗,都想从合作中捞到更大的好处,而争斗的态势总是随着双方实力的变化发生着戏剧性的转折。 1991年,迪士尼公司动画部和皮克斯签订了制作三部全电脑动画长片的合同。后来又扩展到五部。但很快两者的合作就出现了裂痕。1998年在《玩具总动员2》的制作过程中,迪士尼想要把这部影片直接投放到录像带市场,但这个命令遭到了皮克斯的坚决阻击,最终迪士尼同意作为大片投放影院,却不肯把这部影片算作合约5部电影中的一部,这样皮克斯给迪士尼“打工”的任务表上又平添了一部长片,也就是说要制作6部长片合约再结束。之后的几年里,迪士尼公司自己的二维动画片一直在走下坡路,自己搞的三维动画《恐龙》也和皮克斯的作品完全不在一个水准上,皮克斯知道迪士尼动画部的一条腿已经瘸了,它们是它剩下的独腿,所以更加理直气壮地找迪士尼讨“公道”。到了2004年,皮克斯拒绝和迪士尼续约,表示希望独立发行电影。 同年,迪士尼的时任总裁埃斯纳辞职后,两方才终于开始重新会谈。皮克斯想要完全控制制作过程,拥有成片的全部版权,而迪士尼只负责发行。 作为美国电影市场的后来者,皮克斯自办发行非常困难,它们离开迪士尼,最大的可能性是再次委身另一个大东家。而迪士尼也推出了自己独立制作的动画长片《四眼天鸡》,还宣布要制作四部动画大片,其中包括没有皮克斯参与的《玩具总动员3》。《四眼天鸡》获得了成功,表明迪士尼没有皮克斯也能活,而皮克斯的股票却在下滑。可最终权衡利弊之后,吵架的“两口子”终于又走到了一起,2006年1月24日,迪士尼公司宣布了它用74亿美元,以换股形式买下了皮克斯;而《玩具总动员》和《汽车总动员》的导演,皮克斯的创始人和副经理约翰·拉塞特成为了迪士尼公司的首席创意官。这看上去是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但谁又能保证们之间的争斗从此平息了呢? 今年大火的迪士尼动画《疯狂动物城》是来自于之前的良心作品《超能陆战队》的幕后班底,这两部著作都是由迪士尼出品并担任制造的,但很多观众都误以为这是皮克斯的影片,但其实并不是。不过刚才提到的原皮克斯的创始人/导演约翰·拉赛特担任了《疯狂动物城》的制片人,所以《疯狂动物城》确实有皮克斯过往著作的灵气劲儿。自从约翰·拉塞特加盟迪士尼以后,迪士尼的动画创作水准就不断提升,故事也开始向更加生动的个性改变。所以很多人都说,虽然迪士尼收购了皮克斯,但感觉迪士尼正在向“皮克斯化”的方向发展呢!成为业界翘楚的制胜法宝当初在皮克斯的创业之路上,也曾遇到过很多问题,与我们今天许多创业公司面对的状况非常接近。有好的点子,有好的想法,也有不错的产品,那么该如何把创业公司经营下去呢?他们有很多成功的秘诀: 成功秘诀1、充分交流 及时反馈:在一个公司体系中,员工越不愿意互相交流,公司就越危险,想要让你的员工们开口,管理者必须建立一个反馈系统。需要让大家坐下来一起聊聊,不同级别的员工都可以自由地、开放地分享信息。皮克斯在2013年就搞了一个“交流日”。当天,皮克斯停掉了手头上的所有业务,所有员工都不用干活,他们要做的仅仅是坐下来一起喝喝茶,聊聊天,相互分享交流经验,向公司反馈各种问题和信息。事实证明,“交流日”的效果真的不错,所有的员工都聊起了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碰到的问题,也就是说,他们既分享了问题,同时又解决了问题。2、拒绝套路 呼唤创新:在企业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多人宁愿不去冒创新的风险,而是坚持走稳妥保险的路线。但企业因此会错失许多意料之外的机遇。皮克斯的老大卡特姆在皮克斯被迪士尼收购之后,做出了很多出人意料的选择。当时迪士尼的人力资源主管曾向卡特姆提出了一个详细的、稳定的两年计划,制定了一大堆目标,罗列出一长串员工推荐名单,希望卡特姆能够批准。但卡特姆认为,如果公司按部就班,什么都照着计划走,那将是一个很大的失误。虽然公司的发展需要目标的指导,但绝不能受目标的限制和约束。所以,卡特姆并没有同意。结果迪士尼从中获益匪浅。3、自主决策 信任万岁:懂得管理之道的老板,往往在必要的时候选择放手,让员工进行自主决策。在卡特姆的领导下,皮克斯成立了一个“智囊团”。“智囊团”里都是皮克斯的老员工,以及各个领域的电影专家。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智囊团会进行监督,还会对电影进行定期审核。虽然说智囊团可以对电影提出任何建议,但公司不会做任何的硬性要求,他们想说就说,不想说就不说。反正电影有导演掌控全局,有什么好怕的呢?因此,皮克斯会让真正的行家掌握电影的绝对支配权,让他们自主创造,自由发挥。真正聪明、真正有能力的员工,往往会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除了这些之外,皮克斯工作室还有很多制胜的法宝呢!如果你想了解更多这家传奇动画公司的历史和现状,可以继续阅读这本书—— 分类:商业街 |国别:美国作者:艾德·卡特姆埃米·华莱士播音:周良辰▼路上读书APP,每日上架两本国际好书,15分钟听完!长按二维码即可下载!▼收听《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完整讲读音频,请点击“阅读原文”!